贵州一家人成了温州角膜捐献志愿者
2011-08-04
这是温州市眼库走向全国的标志性捐献案例
本报讯 昨天,温州市眼库收到了贵阳文通书局张坦一家人寄来的《公民自愿捐献角膜登记表》,据悉,这是温州市眼库首次接受外省一家人成为捐献角膜志愿者。
1954年4月出生的张坦还是贵州的一位作家,他热衷公益事业,这次参与捐献角膜志愿者有他的妻子张家骅,和在贵州旅游文化研究传播中心工作的妹妹张真,让人感动的还有他92岁的父亲张彦夫和85岁的母亲胡咏菱,张彦夫老人在《公民自愿捐献角膜登记表》捐献人愿望一栏写上“愿天下盲人都能看到美丽的世界”。
一家人为何成为温州眼库的角膜捐献志愿者呢?这事还是从去年1月说起,去年1月下旬,张坦把安顺市盲聋哑学校4名盲童送到温州医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就诊,在浙江华福慈善基金会的帮助下,其中2个盲童得到了复明,同时浙江华福慈善基金会专门举办一场新年慈善音乐会,筹集到100多万元善款,资助明眸工程活动,帮助贵州、云南等地贫困眼病患者复明。
张坦说,这事他一直在感动着,为温州人的大爱而感动。当他得知今年5月,浙江华福慈善基金会和温州医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成立全国首个角膜复明基金,打造中国最大的角膜捐献中心,于是他想以实际行动参与该活动,想到了身后捐献角膜,这事得到了他的父母亲支持,一家人表示都要身后捐献角膜。今后,他将发动更多当地人参与到角膜捐献志愿者中来,为角膜盲重见光明带来希望。
温州市眼库负责人陈蔚博士说,贵州一家人志愿捐献角膜成为温州市眼库走向全国的标志性捐献案例,角膜复明基金将在贵州等中西部地区启动培养角膜移植医生和资助贫困角膜盲复明,发动当地更多人参与角膜捐献为这项工作奠定了基础。今后,他们将当地捐献的角膜用于当地角膜患者的复明。
本报记者 陈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