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提醒:捐献眼角膜是去世后的事,捐献者必须先成为角膜捐献志愿者
2010-04-12
本报讯 《两个藏族小朋友苦待角膜》昨天见报后,很多市民致电温州市眼库,表达了希望两个藏族孩子早点复明的美好愿望,有一位年轻人还说:“我要捐角膜给藏族小朋友”。温州市眼库有关负责人说,捐献眼角膜是去世后的事,捐献者必须先成为角膜捐献志愿者。
昨天,有市民建议出台有关法律,鼓励捐献眼角膜;也有人建议我市应鼓励交通事故遇难者将角膜捐出来;还有市民建议社区老人也加入志愿者行列。温州市眼库副主任陈蔚博士说,捐献眼角膜不会破坏仪容,还能给角膜患者带来光明。美国、法国等国家将死后捐献角膜写进法律,仅有2000万人口的斯里兰卡,捐献的角膜不但本国可以利用,还提供给世界各地。
陈蔚说,市民若要成为捐献眼角膜志愿者,必须先建立相关档案,因为家属的支持很重要,需要他们第一时间通知眼库来取眼角膜。捐献眼角膜没有年龄限制,只要没有艾滋病、梅毒、病毒性肝炎、脑炎、脊髓灰质炎、狂犬病等传染性疾病,此外,癌症患者也可以捐。
连日来,许多市民成为角膜捐献志愿者。4月9日,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温州中心支公司员工刘凤莲不仅自己成为志愿者,还发动1名同事和1名邻居成为志愿者。刘凤莲说,捐献角膜很有意义。她把捐献眼角膜的事告诉儿子,希望儿子将来帮助她实现,让光明延续。
本报记者 陈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