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湾区第一人民医院B超室主任徐护根英年早逝,成为该区首例角膜捐献者
2013-02-27
温州都市报:在龙湾区第一人民医院,有这样一位医生,从医14年,曾帮助无数病人恢复健康。去年,得知自身患有脑部胶质瘤后,他主动提出身后捐献眼角膜和全身器官。
他叫徐护根,昨天上午6时20分去世。他的一对角膜被温州市眼库的医生取下后,保存在眼库里等待合适的受捐者。在自己生命最后关头,他用行动诠释了“救人是医生的天职”这句话之内涵。他是龙湾区第一例角膜捐献者。
为和病人更好地沟通,他苦学温州话
徐护根,37岁,生前是龙湾区第一人民医院B超室主任。
1998年,他从江西老家来到龙湾区第一人民医院,一干就是14年。
徐护根的英年早逝,让龙湾区第一人民医院院长高庆元连连叹息。“他做事负责认真,经常主动找临床科室的医生对病人进行会诊,也带领着自己的团队在科研上做出了成绩,医院交给徐护根做的事特别放心。”高庆元说。
“他
刚到温州的时候,温州话还不会讲。”说起徐护根,他的好友、同在一家医院工作的“老大哥”潘医生说,为了更好地和病人沟通,当年那个小伙子苦学温州话,用
很短的时间就说得和本地人一样好了。潘医生说,徐护根是个乐观向上的人,平时喜欢参加体育运动,常常和同事一起打羽毛球。失去这么一位好同事,大家都很难
过。
美好生活才刚开始,他却走了
徐护根与妻子王国英同是江西人,两人在大学里相识相恋。
1998年,毕业后的徐护根只身来到温州工作,王国英则留在老家江西工作。
2002年,两人结婚。
2003年,妻子王国英也来到龙湾区第一人民医院担任护士。
通过多年的努力,这对夫妇的业务能力得到了同事认可, 夫妻俩在温州有了自己的房子,儿子正在上幼儿园。对于这个家庭来说,美好的生活似乎刚刚开始。然而,在半年前的一个夜班里,徐护根忽然出现头晕的状况,随之一切都变了。
高庆元说,当晚徐护根坚持看完病人,第二天才在医院里接受检查。后来又到温医附一院和上海的医院检查,最终被确诊患有脑部胶质瘤。
确诊后,徐护根提出身后捐献眼角膜与全身器官,“给这个世界留下光明”,同为医务工作者的妻子表示支持。去年11月28日妻子王国英代替他签下了角膜捐献志愿书,温州市眼库工作人员也帮助他联系了温州市红十字会办理器官捐献手续。
昨天,徐护根去世。由于病情的发展,经省器官捐献办专家评估后认为徐护根不适合捐献器官用于移植,因此他只能捐献一对角膜。
遗体告别时,不知该跟孩子怎么说
“爸,我去幼儿园了。下周末就到医院里来看你。”2月24日,7岁的儿子离开医院时对徐护根说。他不知道,离开病房前看的那一眼,是看到爸爸生前的最后一眼。
昨
晚6时,徐护根的妻子在家里给儿子做饭。儿子还不知道父亲已经过世。“2月24日,我和儿子在医院陪了他一整天,那时他似乎还有意识,算是一家团聚吧。”
妻子说,儿子第二天要去幼儿园了,临出门时和爸爸告别,但儿子走后,当晚徐护根的情况就恶化了,25日一整天,儿子都没有见到徐护根。
徐护根走了,今天将在市殡仪馆举行遗体告别仪式。昨晚,王国英说,到时候会带儿子过去,“但孩子的爸爸躺在那里,我不知道该跟孩子怎么说。”
本报记者 赵亮 通讯员 陈小雁